對於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以後的局勢,社會各界均作出了不同臆測——當然,多數的「預測」,到後來都被證實為毫無根據的。回歸前10年,大多數人亦預計香港的經濟發展會逐步放緩。在這批人士的設想裡頭,隨著回歸期限逐漸迫近,勢必有越來越多的富豪及有識之士選擇離開香港,而香港的房地產及股市將無可避免地受到波及。然而,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卻提出了「一國兩制」這一新概念。在「一國兩制」原則下,除了主權回歸中國外,香港一切將保持不變。香港作為獨立司法管轄區的地位亦將延續下去。到訪中國內地時,港人依舊沿用同一身份入境;入境手續不但簡便快捷,人們更可選擇在當地居留。相對而言,大多數中國大陸居民要到訪香港、甚至提出居留申請的話便困難得多了。香港仍沿用一切既有的街道名稱。一些街道名稱,好像太子道、皇后大道等,都教人聯想起香港一度作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。

愛德華王子是伊莉莎白女王二世的伯父。年輕時的愛德華王子曾出訪香港。現時以其名字命名的地方,正是愛德華王子最鍾愛之處。眾所周知,愛德華王子當年曾為迎娶一位平民女子而放棄王位,成就了「不愛江山愛美人」的一時佳話。

話說回頭,「一國兩制」的出現,絕對為人們提供了一支「強心針」,堅定了人們對「香港前途無可限量」一說的信念。在八十或九十年代初一度移居國外的人士,都紛紛重返香港定居。在利好因素帶動下,樓價及股價都屢創新高。商用及住宅物業的售價、租金亦打入了全球最貴行列。

見證了回歸十數載的香港發展後,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,「一國兩制」的成效可謂有目共睹。中央政府一直恪守不干預政策,讓香港繼續在各範疇上實施高度自治。確保香港繼續保持繁榮富強,乃中央政府最熱切的期望。國家領導層都清楚明白,要實現這種期許,最直接的方法便是繼續施行「港人治港」政策。

回歸後的香港,依然是一個自由自主的社會:港人仍能一如既往的高舉旗幟及橫額上街遊行,對政府施政表達各種不滿與訴求;示威、集會方式,絲毫未受干預。

舉目所見,除卻以大型吊橋接通九龍的新機場,以及海旁沿岸各座新摩天大樓的相繼落成,為香港添上現代化的點綴外,回歸後的香港,基本上未見多大轉變。香港仍絕對是最適合進行貿易的地方之一。「東方之珠」仍是一個重要的金融、貿易和工業中心。香港仍擁有不少全球規模最大的銀行機構、公司及億萬富豪,亦是世界上勞斯萊斯最密集的地方。香港更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及鐘錶出口地。香港海港是世界上處理集裝箱數量最多的海港之一。被選為全球最佳機場的香港機場,更是客貨流量最大的機場之一。香港稅務體系簡單自由、稅率低、程序精簡,政府官僚作風甚為少見。香港的銀行及通訊系統是世界最先進的系統之一。種種情況顯示,香港作為全球資本主義樂土的地位依舊不變。